典型文献
1997-2018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进与脱钩效应——基于空间和分布动态法的实证研究
文献摘要:
在测度1997-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科夫链法,考察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的动态演进机制,进一步基于脱钩理论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稻田为第一碳源;(2)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距较大,碳排放较低的省区呈扩大趋势,碳排放较高的省区有所收缩;农业碳排放量总体上表现出东中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布局则相反;(3)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特征的分析表明,大部分省区的农业碳排放呈现增长态势,地区差距有所扩大,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农业碳排放分布状态稳定性高,内部流动性低;(4)中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多处于弱脱钩和强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的省区在空间格局上逐渐替代弱脱钩状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文献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脱钩效应;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丽琼;何婷婷
作者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丽琼;何婷婷-.1997-2018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进与脱钩效应——基于空间和分布动态法的实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2(01):78-90
A类:
B类:
中国农业,时空演进,脱钩效应,分布动态,省区,时空演变特征,核密度估计法,马尔科夫链,动态演进,演进机制,脱钩理论,理论探究,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碳排放量,农业碳排放强度,稻田,碳源,区域差距,东中部,空间分布格局,演进特征,分省,增长态势,地区差距,两极分化,分布状态,内部流动,多处,强脱钩,钩状,空间格局
AB值:
0.25749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