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稻机插秧株行间缺穴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化插秧条件下水稻常见缺穴类型和数量产生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差异,为推广水稻机械化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KY131)和龙粳31(LJ31)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去穴处理,设置植株间(P)和行间(R)2种处理方式,其中植株间处理设置株间独立型(PI)、株间间隔型(PS)和株间混合型(PM);行间处理设置行间相对型(RR)、行间相互型(RP)、行间混合型(RM),分析不同品种和株行间缺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每平方米范围内,品种和缺穴类型在有效穗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缺穴能够打破原有产量构成因素间平衡,降低有效穗数、粒数和籽粒产量,其中株间和行间缺穴处理的有效穗数平均降幅分别为13.45%和15.44%,籽粒产量平均降幅分别为10.50%和12.82%;缺穴还可以改变主茎形态性状的合理配置,并根据品种不同重新协同互补调节籽粒产量变化.不同缺穴数处理下,KY131结实率变幅大于LJ31,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粒数、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随缺穴数增加而降低,产量降幅随缺穴数量增加而增加;同等缺穴处理下,行间缺穴产量降幅高于株间,KY131产量降幅大于LJ31,两品种平均降幅分别为13.01%和10.38%,导致产量降幅的主控因素分别是有效穗数和粒数.相关分析表明,缺穴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缺穴对KY131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负向作用大于LJ31;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粒数与籽粒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有效穗数表现为KY131(0.9547**)>LJ31(0.8904**),粒数表现为LJ31(0.9812**)>KY131(0.9125**),株行间相关系数大小在品种间呈反向变化.[结论]通过人工模拟机插秧株行间缺穴对一定面积范围内水稻多个农艺性状产生负向作用,干扰农艺性状间协同互补,降低籽粒产量,不利于农机农艺的高效融合.
文献关键词:
水稻;缺穴;机械插秧;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黎明;郑殿峰;沈雪峰;冯乃杰;胡汉桥;周行
作者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深圳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黎明;郑殿峰;沈雪峰;冯乃杰;胡汉桥;周行-.水稻机插秧株行间缺穴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2(09):6-15
A类:
缺穴,KY131,LJ31
B类:
水稻机插秧,行间,农艺性状,机械化插秧,构成差异,广水,水稻机械化,高效生产,大田,和龙,穴处,植株,独立型,PS,混合型,PM,置行,RR,互型,RP,RM,不同品种,水稻产量,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结实率,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够打,产量构成因素,粒数,主茎,形态性状,新协同,产量变化,穴数,数处,变幅,两品,主控因素,千粒质量,种间,人工模拟,模拟机,农机农艺,高效融合,机械插秧
AB值:
0.20771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