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一次重力波对黄海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2014年5月17—18日"东方红2号"科考船在黄海捕捉到一次海雾过程中的重力波活动迹象.本文利用船测、卫星云图和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模式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下嵌套的大涡模式(LES,Large-Eddy Simulations)模拟,对此次海雾进行研究,分析重力波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的作用.分析表明:(1)此次海雾过程中船载激光测风雷达测得的重力波波长800~1000 m,周期6~8 m in,位相向东北方向传播,相速约2 m/s;船载自动气象站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记录的能见度、温度和垂直速度等存在周期为5~8 m in的规律振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 ODIS)卫星显示的海雾云图上呈现了与重力波有关的滚轴状特征.(2)垂直速度振幅增大,伴随降温、增湿,在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气层中,增强的湍流混合作用使混合层空气达到过饱和并发生凝结,液态水含量增大,在长波辐射冷却机制共同作用下,海雾生成并发展.(3)基于WRF模式下嵌套LES模式,较为准确地重现了海雾过程中出现的重力波特征,模式结果验证了重力波对海雾的发生起到触发作用.
文献关键词:
海雾;重力波;湍流混合;激光雷达;WRF模式;LES模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美琪;张苏平;戴光耀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系,山东 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系,山东 青岛 26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美琪;张苏平;戴光耀-.一次重力波对黄海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6):27-38
A类:
B类:
次重力波,黄海,海海,东方红,科考船,海捕,捕捉到,海雾过程,迹象,卫星云图,再分析资料,中尺度模式,预报系统,W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ing,嵌套,LES,Large,Eddy,Simulations,中船,船载,激光测风雷达,波波,位相,相向,向东,东北方向,相速,自动气象站,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观测系统,能见度,垂直速度,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ODIS,滚轴,增湿,气层,湍流混合,混合层,过饱和,液态水含量,长波,辐射冷却,冷却机,波特征,生起,激光雷达
AB值:
0.40205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