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 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前后皮肤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理解IPL的治疗机制.方法 20例首次接受IPL治疗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5~46岁,Fitzpatrick皮肤Ⅲ~Ⅳ型)每4周接受1次IPL治疗,5次为1个疗程.在初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分别应用RCM观测面部皮肤角质层厚度、毛细血管直径、真皮乳头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玫瑰痤疮患者经IPL治疗后的角质层厚度[(4.97±0.65)μm]与治疗前角质层厚度[(5.11±0.5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患者治疗后平均毛细血管直径[(19.13±4.68)μm]较治疗前[(23.28±3.52)μm]减小(P<0.001);治疗后真皮乳头密度[(9.88±1.89)/mm2]较治疗前[(7.77±0.89)/mm2]增加(P<0.001).患者治疗后皮肤外观明显改善,患者对RCM检查和治疗方法接受程度高.结论 RCM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观测IPL治疗前后面部皮肤表皮层和真皮浅层结构的变化;IPL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与皮肤结构的改善有关.
文献关键词:
玫瑰痤疮;强脉冲光;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皮肤结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梦娇;何勤;罗青;王振华
作者机构: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261000;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 潍坊26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梦娇;何勤;罗青;王振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4):87-90,98
A类:
B类: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RCM,IPL,皮肤结构,治疗机制,Fitzpatrick,疗程,面部皮肤,角质层,血管直径,真皮乳头,统计学分析,前角,mm2,检查和,接受程度,无创,后面,表皮层
AB值:
0.16218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