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运动疲劳引发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变化及其细胞骨架机制
文献摘要:
为了探讨运动疲劳引起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变化及其细胞骨架机制,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n=10)和实验组(PG,n=10).PG组大鼠以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疲劳模型,实验末检测体重和血糖,制备纹状体高尔基染色切片,数码光学显微镜观察树突棘的形态并拍照,Image J软件测量其密度、数量及类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纹状体神经元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微管相关蛋白(MAP2,Tau)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CG组比较,PG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5),树突棘蘑菇型占比极显著增高(P<0.01),短粗型占比极显著下降(P<0.01),树突棘密度和数量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PG组大鼠F-actin,MAP2 和Tau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CG组的1.33,1.06和1.71倍.据此推断,运动疲劳引发的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变化归因于该部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
文献关键词:
运动疲劳;纹状体;树突棘;突触可塑性;细胞骨架;大鼠
作者姓名:
龚云;刘晓莉;乔德才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引用格式:
[1]龚云;刘晓莉;乔德才-.运动疲劳引发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变化及其细胞骨架机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91-99
A类:
B类:
运动疲劳,纹状体,Wistar,CG,PG,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疲劳模型,高尔基染色,数码,光学显微镜,拍照,Image,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纤维状,肌动蛋白,actin,微管,MAP2,Tau,蘑菇,短粗,树突棘密度,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归因,归因于,该部,神经元细胞,细胞骨架蛋白,白相,相关基因表达,突触可塑性
AB值:
0.2746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