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江中下游一次暖区极端致洪暴雨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 2019年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一次致洪暴雨的特征及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该次极端致洪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西低东高"天气形势下,由持续时间长的短时强降水累积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和阶段性特征.直接造成极端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低空急流前沿不断新生东移,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和准静止特点.过程中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异常强盛,为极端暴雨提供了持续有利的水汽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特别是整层高湿、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大暖云层厚度有利于提高降水效率,产生雨强较大的短时强降水;高低空急流耦合是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强垂直风切变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
文献关键词:
极端致洪暴雨;低空急流;列车效应;降水效率;长江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芳;张芳华;张恒德;杨舒楠;包红军
作者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芳;张芳华;张恒德;杨舒楠;包红军-.长江中下游一次暖区极端致洪暴雨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16-24
A类:
极端致洪暴雨
B类:
暴雨特征,成因分析,多源观测,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天气学诊断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成因,暴雨过程,天气形势,短时强降水,阶段性特征,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列车效应,静止,中低空,超低空急流,强盛,水汽,对流不稳定,不稳定条件,整层,层高,高湿,抬升,暖云,云层厚度,降水效率,雨强,高低空急流耦合,动力机制,垂直风切变
AB值:
0.2969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