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人消化道微生态体外模拟系统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消化道微生态体外模拟系统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对人源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对TiO2NPs进行粒径、形状、晶型和团聚程度的表征.通过模拟胃、小肠、结肠的液体环境和物理条件建立体外人消化道微生态模拟系统,并对模拟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人粪便中提取菌群,采用该模拟系统稳定培养,分别暴露于0、20、100、500 mg/L TiO2 NPs中,收集染毒24 h后的菌液,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TiO2 NPs对人源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利用线性判别效应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筛选差异细菌,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TiO2 NPs为球形粒径,直径(25.12±5.64)nm,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在超纯水中水合粒径为(609.43±60.35)nm,Zeta电位为(-8.33±0.22)mV.体外消化道模拟系统培养人源肠道菌群24 h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肠球菌(Enterococci)、大肠杆菌(Enter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计数可分别达到(1.60±0.85)x107 个、(5.60±0.82)x 107 个和(2.70±1.32)x 107 个.16S rRNA 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20、100和500 mg/L)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肠道菌群的物种数量和均匀度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部分菌种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TiO2 NPs染毒组(20、100和500 mg/L)与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42种不同的差异细菌(线性判别分析分数,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score,LDA score>3),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和梭菌属(Clostridium)等为代表.进一步的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显示,TiO2 NPs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磷酸盐和磷酸盐代谢、甲烷代谢等代谢和功能(P<0.05).结论:体外人消化道微生态模拟系统下,TiO2 NPs可以显著改变人源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以肠杆菌属和益生菌为代表,并可能进而影响机体多种物质的代谢和功能.
文献关键词:
纳米粒子;二氧化钛;胃肠道微生物组;模型;生物学;16S rRNA测序技术
作者姓名:
张家赫;史佳琪;陈章健;贾光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引用格式:
[1]张家赫;史佳琪;陈章健;贾光-.基于人消化道微生态体外模拟系统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3):468-476
A类:
Enterococci,Enterobacterium,x107
B类:
消化道微生态,体外模拟,模拟系统,系统观,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dioxide,nanoparticles,肠道菌群组成,TiO2NPs,晶型,团聚,小肠,液体环境,物理条件,外人,粪便,系统稳定,染毒,菌液,16S,rRNA,效应量,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effect,size,LEfSe,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genes,genomes,功能预测,晶体结构,锐钛矿,超纯水,水合粒径,Zeta,mV,体外消化,稳定状态,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物种数,均匀度,菌种,相对丰度,线性判别分析,score,LDA,肠杆菌属,拟杆菌,Bacteroidaceae,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ceae,梭菌,Clostridium,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磷酸盐,益生菌,纳米粒子,胃肠道微生物组
AB值:
0.311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