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8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21.4%)、颊部5例(5/28,17.9%)、腭部4例(4/28,14.3%)、口咽部2例(2/28,7.1%).患者多为中晚期,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文献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P16;人乳头瘤病毒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传香;周正;张晔;刘晓筱;高岩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病理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口腔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传香;周正;张晔;刘晓筱;高岩-.28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62-67
A类:
B类:
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因素,口腔医学,临床病理资料,杂交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诊断,特异性免疫,应用统计学,统计学方法,生存分析,评估预后,临床分期,余牙,牙龈,口咽部,中晚期,组织病理学检查,查证,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移至,总生存率,癌组织,巢中,成角,角化,粉刺,死结,CK5,P63,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CgA,Syn,P16,SOX10,CK7,淋巴结转移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腺样囊性癌
AB值:
0.2208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