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进行PEID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3例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7例,女46例,年龄21~71岁.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一般指标(年龄、体质指数及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影像学相关参数(椎间盘退变分级、椎板间隙高度及椎板间入路软组织厚度)、术中显性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出血量,并由此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总出血量(394.85±130.50)mL,隐性失血量为(337.09±124.98)mL,占总出血量的85.4%.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1)和椎间盘退变分级(P=0.020)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隐性失血是PEID围手术期手术失血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和椎间盘退变分级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内窥镜;椎板间入路;腰椎;椎间盘切除;隐性失血;危险因素
作者姓名:
张钰;胡满;张亮;蔡同川;王俊武;赵文杰;朱磊;刘鑫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脊柱外科,江苏扬州 225001
引用格式:
[1]张钰;胡满;张亮;蔡同川;王俊武;赵文杰;朱磊;刘鑫-.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122-126
A类:
B类: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危险因素分析,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围手术期,扬州大学,苏北,北人,脊柱外科,资料完整,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数据包,体质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椎间盘退变分级,软组织,手术时间,Gross,公式计算,总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多变量,内窥镜
AB值:
0.211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