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激光烧蚀金属的真空热电子发射测量
文献摘要:
激光烧蚀固体表面开始于激光对表面层的加热,该阶段持续时间极短(与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相当),随即加热层发生熔融、汽化和电离,形成烧蚀等离子体.烧蚀之前表面首先发生热电子发射,形成热发射电子流脉冲.本文以金属Cu、Al、Ti作为靶材,利用Nd:YAG脉冲激光在真空条件下引发烧蚀过程,针对热电子发射设计了一种测量电路,根据电路模型提出了计算热电子流强度的方法,并以此考查了烧蚀热电子发射行为,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该电路基于电流源短路测量原理设计,可以监测热电子流强度的时间演化.文中以热电子流密度的峰值为指标,分析了光斑面积对热电子发射的影响.表明:表面温升过程是决定热电子流密度的主要因素,而激光脉冲能量与光斑面积决定表面温升;当激光能量一定时,热电子流密度随光斑面积增加而迅速减小.根据包括烧蚀区温度及逸出功的热电子发射模型,讨论了三种靶材的烧蚀热电子发射行为,认为逸出功对热发射影响不大,而靶材熔点是热电子发射峰值电流密度的决定因素.
文献关键词:
脉冲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热电子发射;短路测量电路
作者姓名:
孙克思;袁凤宝;张家良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引用格式:
[1]孙克思;袁凤宝;张家良-.激光烧蚀金属的真空热电子发射测量)[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2(02):147-153
A类:
电子流强,短路测量电路
B类:
热电子发射,表面层,极短,激光脉冲,随即,热层,熔融,汽化,电离,面首,生热,热发射,Ti,靶材,Nd,YAG,空条,发烧,电路模型,考查,路基,电流源,测量原理,原理设计,时间演化,光斑,表面温升,升过,脉冲能量,激光能量,逸出功,发射模型,射影,熔点,峰值电流密度,决定因素,脉冲激光烧蚀
AB值:
0.227508
相似文献
超音速高密度喷流对撞过程中的高效能量转移
张喆;远晓辉;张翌航;刘浩;方可;张成龙;刘正东;赵旭;董全力;刘高扬;戴羽;谷昊琛;李玉同;郑坚;仲佳勇;张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北京 100190;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240;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 523808;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83;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威海 2642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