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
文献摘要: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文献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艺术乡建;乡村复兴;多中心重构;时尚;生活样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李莉;向丽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89;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李莉;向丽-.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8-125
A类:
多中心重构
B类:
中国艺术,艺术乡建,中国乡村,生态性,好性,兴和,文化复兴,艺术人类学,讨情,情感结构,社会转型,野中,国手,手工艺,乡村复兴,实则,文化样态,艺术家,乡民,新感知,新时尚,尚和,拯救,社会结构,去中心,生活样式,通达,美美与共
AB值:
0.3650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