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乡村旅游"概念叙事:内涵演变、脉络特点及发展趋向——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
文献摘要:
概念是社会事实的概括、提炼与总结,反映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而概念(先验部分)在过程(经验部分)中的逻辑性呈现即是概念史,其是古典历史哲学及社会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深描"可较好地镜像追踪概念的时空语义变化及存续状态.把"乡村旅游"概念作为方法,自觉跟进并回溯其三十年(1992—2021年)演绎历程,以"时序质变"研究补充和修正"时序量变"研究,发现其在时序空间、内涵意蕴、叙事范式等维度都呈现出较显著的脉络特点,即前期历经了萌芽起步(1992—2001年,掠影观光)、探索发展(2002—2011年,驻足凝视)及较快成长(2012—2020年,差异体验)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当下在"后现代之后"思潮涌动中正迈向高质量发展(2021—,感知求真)的新阶段,该阶段在文本叙事和旅游实践上呈现出"转换与回归交迭"的发展趋向和"我游故我在"的未来性隐喻;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乡村旅游实践及相关知识生产活动的本相、耦合关系时效性和内在演变机理等,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的新概念.
文献关键词:
乡村旅游;概念史;内涵演进;脉络特点;后现代之后
作者姓名:
冯晶晶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引用格式:
[1]冯晶晶-."乡村旅游"概念叙事:内涵演变、脉络特点及发展趋向——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10):51-56
A类:
脉络特点
B类:
乡村旅游,内涵演变,发展趋向,旅游人类学,社会事实,映客,客观事物,根本属性,先验,逻辑性,即是,概念史,历史哲学,社会史,史学研究,主要方法,深描,镜像,语义变化,存续状态,念作,作为方法,跟进,回溯,其三,三十年,序量,内涵意蕴,叙事范式,掠影,观光,探索发展,驻足,凝视,异体,下在,后现代之后,潮涌,涌动,中正,求真,文本叙事,旅游实践,故我在,未来性,时文,知识生产,生产活动,耦合关系,演变机理,新概念,内涵演进
AB值:
0.5212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