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戏曲经典剧目在地域传播中的差异化——以梨园戏《吕蒙正》为例
文献摘要:
关于经典剧目地域传播问题, 过去学界多留意改编本对原作的继承即共通点, 却往往忽略了传播之另一大面向, 即差异化问题.不同地域剧种, 甚至是同一剧种之不同流派, 在接受经典剧目时都面临多样化选择.以梨园戏《吕蒙正》为例, 其与明代几大同题材传奇文本的比对, 生动地诠释了《破窑记》经历南戏—明改本—泉州本土本的历程, 据此可推其泉州改本出现时间不晚于明万历初期.同存于小梨园、下南二派的两本《吕蒙正》, 有着泾渭分明的场口安排. "小梨园"本以可充分发挥生、旦二行唱功及表演程式的关目为重, "下南"本则在能够发挥净、末、丑行优势的关目上更加用心.显然, 经典剧目在特定地域的差异性传播, 与该地域多样化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同时, 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亦是产生差异性文本的重要条件, 譬如"小梨园"本《千金叹》一出, 即受闽南南音艺术之影响而添入.正是多样化的审美选择促成戏曲经典在民间生生不息.
文献关键词:
梨园戏;小梨园;下南;《吕蒙正》;戏曲传播
作者姓名:
骆婧
作者机构:
华侨大学文学院 福建 泉州362021
引用格式:
[1]骆婧-.戏曲经典剧目在地域传播中的差异化——以梨园戏《吕蒙正》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42-154
A类:
破窑,小梨园
B类:
剧目,梨园戏,吕蒙正,目地,传播问题,留意,改编,编本,原作,共通点,不同地域,剧种,流派,几大,大同,同题,传奇,奇文,南戏,泉州,不晚,明万历,下南,两本,泾渭分明,二行,唱功,表演程式,关目,丑行,异性传播,审美趣味,譬如,千金,一出,闽南,南南,南音,添入,审美选择,生生不息,戏曲传播
AB值:
0.4073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