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再生水灌溉后农田土壤淋溶液DOM光谱学特征
文献摘要:
再生水灌溉农业是实现再生水回用的有效途径,其天然优势和操作可行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再生水灌溉农业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灌溉过程可能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异化和非定向流失,相关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选取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目标对象,对灌溉过程农业土壤淋溶液DOM谱学信息差异化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以污水源再生水和河水源地表水(参比对照)为灌溉水源,借助一维原状土柱分析灌溉过程对土壤和淋溶液的影响,对土壤表面形貌(SEM)、淋溶液DO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进行比对,初步掌握灌溉后土壤淋溶液DOM的基础信息.结果表明:灌溉后的土壤团聚体结构松散、表面粗糙,出现细粒组分聚集和粘结的现象.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土壤DOM在1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灌溉过程能够增加0~30 cm土壤有机质和0~20 cm土壤DOM含量,证明土壤对灌溉水有机物具有截留作用.两种淋溶液DOM的UV-Vis谱图比较相近,均在240~270 nm区间出现吸收平台(源于DOM不饱和双键共轭结构);相比之下,再生水源土壤淋溶液DOM的芳香化程度更低、结构更简单,两种淋溶液DOM中富里酸含量高于胡敏酸.淋溶液DOM三维荧光光谱仅出现一处荧光峰,位于Ex/Em=260~270/420~430 nm区域,表明有类腐殖质组分的存在.经与前期研究结果比对,推测氨基酸类物质、类蛋白组分等可能被(灌溉过程)阻滞于土壤体系;自生源(内源)DOM对土壤淋溶液DOM的贡献更大,而外源DOM的影响程度有限.相关结果有助于深度评估再生水灌溉过程农业土壤DOM(或有机质)的流转归趋和生态效应.
文献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再生水;农业灌溉;土壤淋溶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春辉;辛意贝;袁文静
作者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Department of Soil and Crop Science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1170 ,USA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春辉;辛意贝;袁文静-.再生水灌溉后农田土壤淋溶液DOM光谱学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08):2432-2436
A类:
B类:
再生水灌溉,农田土壤,土壤淋溶液,DOM,光谱学特征,再生水回用,已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够重,溶解性有机质,农业土壤,息差,科学问题,河水,水源地,地表水,参比,灌溉水源,原状土,土柱,表面形貌,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s,后土,基础信息,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结构,表面粗糙,细粒,粒组,粘结,土壤深度,土层分布,截留,留作,谱图,不饱和,双键,共轭结构,相比之下,芳香化,中富,富里酸,酸含量,胡敏酸,一处,Ex,Em,类腐殖质,腐殖质组分,前期研究,结果比对,氨基酸类物质,蛋白组分,土壤体系,自生,生源,而外,或有,转归,归趋,生态效应,农业灌溉
AB值:
0.3125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