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消费的对象性结构与意识形态
文献摘要: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文献关键词:
消费;对象性;主体;身份;阶级;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包大为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包大为-.消费的对象性结构与意识形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4):5-16
A类:
B类:
对象性,同主体,物质交换,劳动产品,止步,拜金主义,指控,消费行为,购买者,销售者,有用性,欲望,投射,消费品,机身,消费社会,等价物,劳动对象,劳动主体,普遍化,资本逻辑,社会身份,表象,生存经验
AB值:
0.4450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