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比较
文献摘要:
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的共同主题,两部著作都把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批判作为起点,也都将揭示人类历史何以是生产-劳动史作为理论旨归,但二者各有侧重.其一,在对德国唯心主义的直接批判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着重批判了德国唯心主义的非现实性及其逻辑前提的被决定性,而《费尔巴哈论》则系统探讨了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悖谬,以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何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其二,在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何以落入唯心主义的批判上,《德意志意识形态》仅指出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看作"感性活动",《费尔巴哈论》则详细探讨了其宗教哲学与伦理学的逻辑理路及其抽象性.其三,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的系统阐述上,《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历史的前提、过程、动力、主体以及主体目标实现路径,《费尔巴哈论》则进一步揭示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不断变化特别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经济根源.加强对于上述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对于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论》;唯心主义批判;全面生产;劳动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成旺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成旺-.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8):105-114
A类:
劳动史,唯心主义批判
B类:
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示人,人类历史,以是,论旨,旨归,非现实性,逻辑前提,悖谬,人本学,落入,仅指,出费,感性活动,宗教哲学,伦理学,学的逻辑,逻辑理路,抽象性,其三,目标实现路径,上层建筑,思想发展,全面生产
AB值:
0.1900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