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形成原因与治理后果——基于对皖南禾村的经验考察
文献摘要:
"谁在治村"是基层治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禾村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来自基层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并造成一系列意外后果.外部环境变迁让基层政府拥有了深度介入村级治理的动力和能力,通过调整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环境,基层政府可以将村级组织转变为自己的"派出机构",村级治理的运作模式随之发生改变,集中表现为组织运转的单位化、治理事务的行政化与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在这一背景下,村干部岗位出现了全职化要求与"去价值化"特征,并且限制了对非正式治理手段的使用,这形成了对精英群体的排斥以及对普通村民的吸引,进而导致了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趋势.村治主体"去精英化"一方面推动了村级治理权力的开放化运行,另一方面则导致村级治理陷入了高成本、低效能的困境.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治理策略时应将重点放在提高村庄社会的自治能力,而非将村级治理行政化.
文献关键词:
村治主体;村干部;基层治理;常人治村;治理资源
作者姓名:
望超凡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引用格式:
[1]望超凡-.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形成原因与治理后果——基于对皖南禾村的经验考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10-122
A类:
常人治村
B类:
村治主体,去精英化,形成原因,皖南,基层治理研究,实地研究,基层政府,意外后果,环境变迁,入村,村级治理,制度环境,村级组织,组织转变,派出机构,运作模式,行政化,治理方式,村干部,全职,价值化,非正式治理,治理手段,治理权力,开放化,低效能,农村治理,治理策略,高村,村庄社会,自治能力,非将,治理资源
AB值:
0.3456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