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亚造山带南缘蛇绿岩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献摘要:
蛇绿岩与产于增生楔中的蛇绿岩碎片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俯冲、消亡等造山作用的全过程信息;是解剖造山带与探讨造山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重点阐述蛇绿岩的继承性构造(形成于大洋岩石圈形成阶段:洋-陆过渡带型(ocean-continental transition,简称OCT)、洋中脊型(快速扩张脊的Penrose型与慢速扩张的洋底核杂岩型)、supra-subduction-zone(S S Z)型三个基本端元)与造山就位构造(构造就位于造山带阶段:仰冲就位与俯冲刮铲)的特征、区别及其地质意义.强调蛇绿岩形成的"生而不同"与构造就位的"死也有别";讨论了蛇绿岩两阶段的特征、时代的大地构造配置,呼吁关注蛇绿岩构造就位阶段俯冲流体的叠加作用,其可能导致最终就位在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大部分都具有SSZ型特征.最后,结合中亚造山带南部主要蛇绿岩的特征,对未来中亚造山带蛇绿岩研究提出一些思考与展望;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对有限洋盆或小洋盆的厘定,关注OCT成因蛇绿岩的识别与研究,重视山弯构造与走滑断裂对蛇绿岩带现今产出的控制与改造作用.
文献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蛇绿岩;变质底板;洋底核杂岩;洋陆过渡带;岩石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敖松坚;肖文交;韩春明;毛启贵;万博;张继恩;张志勇;宋东方;谭肖博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敖松坚;肖文交;韩春明;毛启贵;万博;张继恩;张志勇;宋东方;谭肖博-.中亚造山带南缘蛇绿岩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科学,2022(09):3107-3126
A类:
洋底核杂岩,刮铲,变质底板
B类:
中亚造山带,南缘,蛇绿岩,研究现状与展望,产于,增生楔,大洋,岩石圈,圈形,俯冲,消亡,过程信息,继承性,形成阶段,带型,ocean,continental,transition,OCT,洋中脊,Penrose,慢速,supra,subduction,zone,端元,就位,于造山,仰冲,地质意义,两阶段,大地构造,呼吁,位阶,SSZ,思考与展望,有限洋盆,小洋,厘定,走滑断裂,造作,洋陆过渡带,岩石学
AB值:
0.3190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