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典型冷暖季沉水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变化
文献摘要:
为研究湿地沉水植物腐败分解对水体的污染状况,选择典型沉水植物金鱼藻(暖季植物)和菹草(冷季植物)进行了为期60 d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和菹草凋落物分解规律相似,0—15 d快速分解,15—60 d缓慢分解,60 d凋落物失重率分别达到60.43%和66.72%.菹草的有机物释放量明显高于金鱼藻,N和P释放量相反,分解释放的N主要是NH+4-N和有机氮.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出一种类色氨酸物质C2和3种类腐殖质物质C1、C3、C4,易降解的类色氨酸有机物先增加后减少,难降解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有机物逐渐增加.EEMs和四种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百分比表明,溶解性有机物(DOM)在0—15 d以易降解有机物为主,15—60 d以难降解有机物为主.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释放的DOM含量及特性不同,整体上呈低腐殖化特征,可能是水中难降解DOM的一个重要来源.植物凋落物的分解促进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丰富度,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参与分解的主要微生物包括4 d时的Pseudomonas属(26%—35%)、15 d和30 d时的Malikia属(>8%)和Bacillus属(2.6%—9%),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逐渐增加,如Flavobacterium属;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受营养物质可利用性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植物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0—15 d,N和P释放量增加暂时导致了水质恶化;15—60 d,N和P释放量降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可能会加剧水体甚至是沉积物的腐殖化程度.因此,在植物衰亡期应及时打捞或者做好植物平衡收割管理,避免因植物大量腐败导致水质恶化.
文献关键词:
沉水植物凋落物;溶解性有机物;分解特性;微生物群落
作者姓名:
王亚如;陈乐;房玮;张盼月;吴彦;张光明;王洪杰;付川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体污染源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水体源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万州 404020;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天津 300401;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研究院, 保定 071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亚如;陈乐;房玮;张盼月;吴彦;张光明;王洪杰;付川-.典型冷暖季沉水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变化)[J].生态学报,2022(24):10214-10225
A类:
沉水植物凋落物,Malikia
B类:
冷暖,暖季,凋落物分解,分解特性,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变化,腐败,污染状况,金鱼藻,菹草,冷季,分解规律,失重率,有机物释放,释放量,NH+4,有机氮,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分析法,色氨酸,C2,类腐殖质,C1,C3,C4,富里酸,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性有机物,DOM,难降解有机物,腐殖化,丰富度,Pseudomonas,Bacillus,解难,Flavobacterium,微生物群落结构,营养物质,可利用性,暂时,水质恶化,植物衰亡,打捞,收割
AB值:
0.2616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