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CRP、PCT、D-D与创面愈合的关系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8例OM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MSI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原学特点、耐药性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根据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创面愈合良好组(n=153)和创面愈合不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D-D水平.结果:188例OMSI患者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颌下间隙(34.57%)、眶下间隙(27.13%)、咀嚼肌间隙(17.02%)、颊间隙(11.17%)、咽旁间隙(10.11%),感染来源占比依次为牙源性(74.47%)、腺源性(14.89%)、其他(10.64%).188例OMSI患者中共分离检测出337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72株(51.04%),厌氧菌101株(29.97%),需氧—厌氧菌64株(18.99%).主要感染致病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具有高耐药性,克林霉素和亚胺培南对需氧菌、厌氧菌、需氧—厌氧菌均具有较高活性.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组CRP、PCT、D-D水平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结论:OMSI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部位多发生于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病原菌类型多样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创面愈合良好患者血清CRP、PCT、D-D水平降低,因此,降低血清CRP、PCT、D-D水平可能有助于OMSI患者VSD术后创面愈合.
文献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创面愈合;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珺;邓润智;吴萌萌;吴仪;李凯慧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感染科 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药学部 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检验科 江苏南京2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珺;邓润智;吴萌萌;吴仪;李凯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CRP、PCT、D-D与创面愈合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4252-4257
A类:
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
B类: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感染患者,耐药性,PCT,OMSI,降钙素原,二聚体,愈合情况,我院,院感,感染科,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病原学特点,封闭负压引流,VSD,创面愈合不良,部位分布,布依,咀嚼肌,咽旁间隙,分离检测,需氧菌,厌氧菌,致病菌,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高活性,病原菌类型,耐药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平降,低血清,术后创面
AB值:
0.2040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