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间接收的15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凉血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74.6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创面缩小率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排便疼痛消失时间、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wexner便秘评分、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直肠最大容量阀值、直肠感觉阀值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用于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机体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调节机体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文献关键词:
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姓名:
聂桂宽;王锐;孙蕾;王丽;李京向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07;西藏医学院研究生院 西藏拉萨850010;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29
引用格式:
[1]聂桂宽;王锐;孙蕾;王丽;李京向-.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17):3270-3274
A类:
wexner
B类:
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新生血管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常规处理,上接,受凉,临床总有效率,缩小率,创面愈合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瘙痒症状,症状消失时间,排便疼痛,分泌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便秘评分,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最大容量,阀值,并发症发生率,可减轻,术后疼痛
AB值:
0.1776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