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文献摘要:
研究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对有机肥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33 a的长期试验,分析常规施肥(MF)、化肥+低量小麦秸秆(MFL)、化肥+高量小麦秸秆(MFH)、化肥+猪粪(MFP)和化肥+牛粪(MFC)等施肥方式对土壤剖面(0~60 cm)理化性质、微生物性状、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可溶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探寻可持续的有机肥利用方式.结果表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后0~60 cm剖面各土层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而对土壤全氮、容重和pH值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20 cm表层.与MF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后0~20和>20~40 cm土层DOC含量均有显著(P<0.05)提高,而对>40~6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相对而言,0~60 cm各土层DIC的含量均有显著提升.长期增施有机肥后0~60 cm各土层DOC的UV280吸收值和芳香性指数分别较MF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以MFC处理最为显著,0~20、>20~40和>40~60 cm土层DOC的芳香性指数分别提高71.2%、153.3%和38.1%,这说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剖面DOC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芳香化合物含量提高,化合物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土壤剖面DOC和DIC分布主要受pH值和微生物量碳的共同影响,且pH值的影响强度大于微生物量碳,而土壤剖面DOC化学结构受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总体而言,外源有机物料投入的类型和数量是影响土壤剖面可溶性碳分布的重要措施,长期增施农家肥的碳淋失风险高于秸秆还田.
文献关键词:
土壤;肥料;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无机碳;有机物料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花可可;张睿;王童语;郭志彬;王道中
作者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 230031;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 23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花可可;张睿;王童语;郭志彬;王道中-.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2(01):80-88
A类:
可溶性无机碳,UV280
B类:
长期施肥,砂姜黑土,淋溶,可持续利用,长期试验,常规施肥,化肥,小麦秸秆,MFL,MFH,猪粪,MFP,牛粪,MFC,施肥方式,土壤剖面,生物性状,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Inorganic,DIC,含量与分布,利用方式,增施有机肥,土层,微生物量碳,土壤全氮,容重,相对而言,芳香性,后土,芳香化合物,化合物含量,逐步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模型,影响强度,化学结构,总体而言,有机物料,碳分,农家肥,淋失风险,秸秆还田,肥料
AB值:
0.28585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