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耐候地膜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农田的水热效应及耐候性评价
文献摘要:
陇中旱农区水热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突破了该区域玉米种植的水热限制,使玉米成为了当地主栽作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为了引进耐候易回收地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分PE地膜(T1、T2、T3、T4,其中T1、T2、T3为设计的耐候性地膜,T4为传统PE地膜)和可降解膜(T5)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各种地膜的耐候性.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耐候性地膜(T1、T2、T3)与普通地膜(T4)土壤含水率相似,但与降解膜(T5)相比,耐候性地膜T2可提高苗期30~5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各种地膜在5、10 cm 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基本无显著差异,但降解膜(T5)的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在15、20、25 cm 土层分别较PE膜(T1、T2、T3、T4)降低了 0.5~1.4℃、0.3~1.1℃和1.0~2.3℃.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PE膜(T1、T2、T3、T4)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降解膜(T5),耐候性地膜T1与普通地膜相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PE膜(T1、T2、T3、T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降解膜(T5)增加了40.41%、45.04%、27.41%和32.80%,生物产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耐候性地膜(T1、T2、T3)与传统地膜(T4)无显著差异.玉米收获后,耐候性地膜的纵向拉伸负荷显著大于T4,且T1的纵向拉伸负荷、横向拉伸负荷以及纵向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易回收性高于其他地膜.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耐候地膜T1,与传统PE膜T4具有相似的水热效应,玉米产量也相当,但玉米收获后易于回收,有助于减轻残膜污染问题,但可降解膜由于提温效果有限,会降低玉米产量.
文献关键词:
玉米;耐候地膜;水热效应;产量;耐候性评价
作者姓名:
张健;谢军红;李玲玲;康云强;杜常亮;王进斌;谢丽华;Setorkwami FUDJOE
作者机构: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健;谢军红;李玲玲;康云强;杜常亮;王进斌;谢丽华;Setorkwami FUDJOE-.耐候地膜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农田的水热效应及耐候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2(18):86-94
A类:
耐候性评价
B类:
耐候地膜,旱农区,玉米农田,水热效应,水热资源,玉米生长发育,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技术突破,玉米种植,地主,主栽,残膜,膜污染,田间试验,同成分,PE,T4,可降解膜,T5,光合特性,种地,全生育期,普通地膜,土壤含水率,苗期,土层,平均温度,本无,拔节期,大喇叭,喇叭口,灌浆期,叶面积指数,玉米籽粒,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各处,玉米收获,纵向拉伸,拉伸负荷,标称,玉米产量
AB值:
0.2048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