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针对东北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能力差,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探究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不同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田土壤温湿度、大豆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产量稳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黑河43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中耕处理:常规培土(T1)、提前培土(T2)、常规深松(T3)和提前深松(T4),研究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大豆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同中耕深度的基础上,提前培土处理(T2)较常规培土处理(T1),盛花期(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5.88%—6.54%、3.57%—4.03%(P<0.05),鼓粒期(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和SPAD值分别提高9.48%—16.86%、5.40%—10.57%、2.39%—6.81%(P<0.05);与常规深松处理(T3)相比,提前深松处理(T4)显著提高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净光合速率(Pn)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大豆产量.(2)在相同中耕时间的条件下,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R2期土壤温度、湿度和R6期株高分别提高4.14%—6.42%、10.08%—13.19%和7.43%—8.29%(P<0.05),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贡献率分别提高49.75%和32.95%(P<0.05);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各时期土壤温度、R6期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结荚期(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同化贡献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度达5.03%—6.02%(P<0.05).(3)比较不同中耕措施,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11.68%—17.15%和4.70%—8.66%(P<0.05),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SPAD分别提高12.64%—27.42%、11.67%—13.50%、5.43%—6.87%(P<0.05);T2、T3、T4处理提高R6期气体交换参数和大豆产量,其中T4处理净光合速率(Pn)提高14.25%—29.68%(P<0.05)、产量增幅达10.69%—18.71%(P<0.05).[结论]提前深松处理(T4)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气体交换参数,促进植株净光合产物积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豆产量,适宜于东北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中耕;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产量
作者姓名:
原程;张玉先;王孟雪;黄炳林;辛明强;尹小刚;胡国华;张明聪
作者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0;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原程;张玉先;王孟雪;黄炳林;辛明强;尹小刚;胡国华;张明聪-.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15):2911-2926
A类:
B类:
中耕,光合特性,产量形成,东北北部,北部地区,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单产,产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大豆田,田土,土壤温湿度,特性指标,大豆产量,黑龙江省,鹤山,山农,农场,田间,区试,地主,主栽品种,黑河,规培,培土,深松,T4,豆叶,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耕深,盛花期,土壤温度,鼓粒期,R6,SPAD,净光合速率,Pn,籽粒,干物质积累量,R5,结荚,高气,植株,叶片衰老,宜于,旱作农业区
AB值:
0.269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