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16S rDNA和GC-MS技术研究胡黄连治疗便秘小鼠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研究胡黄连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将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胡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应用盐酸洛哌丁胺对模型组和胡黄连各组造模,造模成功后,胡黄连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给药7 d,测量各组小鼠首次黑便时间、3 h粪便总量、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肠道黏膜情况;16S rDNA检测结肠内容物菌群变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粪便代谢物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首次黑便时间显著延长,3 h粪便质量、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减少,结肠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呈现显著变化.胡黄连干预可显著改善便秘症状,修复肠道黏膜,部分恢复便秘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组成.肠道菌群测序显示,胡黄连可以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降低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增加肠道Muribaculaceae、Enterorhabdus、Eggerthellaceae相对丰度,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软件测得胡黄连组优势菌种包括 Muribaculaceae、Dubosiella、Akkermansia等.小鼠粪便共筛查出43种差异代谢物,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等6条特异性代谢通路.表明胡黄连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并影响相关代谢通路来增强胃肠道动力,保护胃肠道黏膜,缓解便秘症状.
文献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胡黄连;代谢组学;16S rDNA;肠道菌群
作者姓名:
胡钰;尤焱南;赵霞;董盈妹;候淑婷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江苏省儿童呼吸疾病(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钰;尤焱南;赵霞;董盈妹;候淑婷-.基于16S rDNA和GC-MS技术研究胡黄连治疗便秘小鼠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2(13):3569-3580
A类:
B类:
16S,rDNA,胡黄连,连治,便秘小鼠,便秘模型,模型小鼠,小鼠肠道,代谢产物,ICR,盐酸洛哌丁胺,灌胃给药,黑便,进率,HE,肠内,内容物,菌群变化,粪便代谢物,代谢物变化,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连干,便秘症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Muribaculaceae,Enterorhabdus,Eggerthellaceae,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effect,size,LEfSe,优势菌种,Dubosiella,Akkermansia,小鼠粪便,查出,种差,差异代谢物,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嘌呤代谢,嘧啶,代谢通路,肠道菌群结构,胃肠道动力,胃肠道黏膜,功能性便秘,代谢组学
AB值:
0.3313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