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保留瓣膜下结构的价值及对左心室收缩力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保留瓣膜下结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左心室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实施二尖瓣置换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瓣膜下结构分为保留组45例(术中保留瓣膜下结构)、全切组52例(术中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随访3和6个月的一般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功能定量指标;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心尖长轴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室短轴整体圆周应变参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1.8±11.3)和(43.3±10.6)岁,男性分别占58.0%(26例)和44.0%(2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留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57.8±4.5)和(78.6±6.7)min,均长于全切组[分别为(48.1±4.4)和(48.1±4.4)min](均
P<0.05);保留组患者停机时左心房压为(8.4±1.8)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全切组的(11.3±2.5)mmHg(
P<0.001);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测定值、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应变率、二尖瓣环左室壁侧应变率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均
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LVEDD、LVEF分别为(44.7±4.0)mm和(45.5±4.2)mm,(56.5±4.9)%和(58.8±5.0)%,均大于全切组的(42.7±3.6)mm和(42.7±3.6)mm,(54.5±4.6)%和(56.3±4.8)%(均
P<0.05);保留组术后3个月的LVESD为(32.6±3.2)mm,大于全切组的(31.2±3.4)mm(
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Tei指数分别为1.0±0.2和0.8±0.2,均低于全切组的1.2±0.3和0.9±0.2(均
P<0.05)。
结论:二尖瓣置换手术中保留瓣膜下结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左心收缩能力。
文献关键词:
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保留瓣膜下结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主动脉阻断时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保才;葛振伟;程兆云;胡俊龙;孙俊杰;轩继中;丁付燕
作者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成人心脏外科,郑州 45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保才;葛振伟;程兆云;胡俊龙;孙俊杰;轩继中;丁付燕-.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保留瓣膜下结构的价值及对左心室收缩力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39-1845
A类:
保留瓣膜下结构
B类:
主动脉瓣置换,置换手术,手术患者,手术中,临床价值,月河,心华,华中,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全切,中二,术后随访,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功能,定量指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手术前后,后心,心尖,长轴,整体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应变参数,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机,机时,左心房,mmHg,kP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测定,测定值,二尖瓣环,室间隔,应变率,交互效应,LVESD,左心功能,二尖瓣置换术
AB值:
0.2312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