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镇痛模式中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及最适宜浓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镇痛模式中罗哌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及最适宜浓度.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龙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IEB镇痛的健康初产妇120例,按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075%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1%罗哌卡因)、高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各40例.记录3组产妇在镇痛前、镇痛后1~7h、分娩时及分娩后1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评估3组产妇椎管内麻醉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记录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总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后随产程进展,3组产妇的VAS均逐渐升高,其中低浓度组VAS相对较高;3组中除镇痛后1h外的其他时间点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3组VAS均达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1~7h,中浓度、高浓度组中Bromage评分1分的产妇占比均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中Bromage评分0分的产妇占比低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及分娩后1h,高浓度组Bromage评分1分的产妇占比高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程时间、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使用缩宫素患者占比、总满意度、新生儿出生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0.1%罗哌卡因联合0.4μg/ml舒芬太尼的IEB镇痛模式可达到起效时间短、疼痛感觉阻滞完全、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少的目的,且不影响产程时间、宫缩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还减少了硬膜外用药的总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产妇满意度.
文献关键词: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神经阻滞;缩宫素;产程时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如品;陈先亲;何姗鸿
作者机构:
龙港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温州 3258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如品;陈先亲;何姗鸿-.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镇痛模式中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及最适宜浓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2(26):82-86
A类: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IEB
B类: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镇痛效果,适宜浓度,intermittent,epidural,bolus,龙港,港市,健康初产妇,7h,分娩时,分娩后,1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Bromage,椎管内麻醉,运动神经,神经阻滞,阻滞效应,舒芬太尼,缩宫素,总满意度,新生儿,Apgar,产程进展,产妇产程时间,1min,5min,ml,起效时间,疼痛感,感觉阻滞,下肢运动,宫缩,外用药,产妇满意度
AB值:
0.2126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