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S100B蛋白水平(S100B)、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浆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含量(NO)、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NOS)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4.88±3.74)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MA评分(58.86±6.12)分、Barthel指数(62.41±20.5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含量(21.24±4.85)μg/L、S100B蛋白水平(0.58±0.13)μg/L、hs-CRP水平(11.42±2.94)mg/L、NPY水平(104.59±51.62)ng/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12.02±47.62)ng/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含量(27.06±2.74)μmol/L、NOS活性(10.98±2.53)U/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文献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电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园园;郑国营;文婷婷
作者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80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8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园园;郑国营;文婷婷-.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13):4-8
A类:
B类:
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市花,花都区,重症医学科,常规药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NSE,S100B,清高,h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肽,NPY,氮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合成酶活性,N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arthel,ml,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血清,酶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AB值:
0.17895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