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极地锚碇潜标系统回收探索与研究
文献摘要:
随着南北极考察的深入开展,锚碇观测系统的布放和回收已经成为科考破冰船常态化作业内容.在极地考察作业过程中,锚碇系统的布放作业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回收作业往往受天气、海况、浮冰等条件影响,经常发生各种突发问题,造成无法顺利回收.本文根据多年南北极科学考察锚碇系统科考船回收作业经验,分析了大船、小艇回收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影响锚碇系统回收的主要因素,针对浮冰区锚碇系统回收新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南北极锚碇系统回收的建议和措施,对极地锚碇系统布放和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关键词:
极地;锚碇;潜标;海底地震仪;回收;浮冰区;破冰船
作者姓名:
袁东方;朱兵;夏寅月;陈清满;崔丽娜;吴浩宇
作者机构: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上海 200136;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1306;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东方;朱兵;夏寅月;陈清满;崔丽娜;吴浩宇-.极地锚碇潜标系统回收探索与研究)[J].极地研究,2022(01):130-138
A类:
北极考察,浮冰区
B类:
极地,地锚,锚碇,潜标系统,探索与研究,南北极,观测系统,布放,破冰船,作业内容,作业过程,比较简单,海况,发问,科学考察,科考船,大船,小艇,回收方式,建议和措施,对极,海底地震仪
AB值:
0.28923
相似文献
海底热流长期观测系统研制进展
杨小秋;曾信;石红才;于传海;施小斌;郭兴伟;王迎春;任自强;邵佳;许鹤华;卫小冬;陈顺;赵鹏;庞忠和-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广州 511458;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广东珠海 519082;广东海洋大学,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430074;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