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析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诊治的66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内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与死亡组20例,对其各项基础临床资料及外周血TAT、sTM、t-PAI-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各感染发生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5、2.787、3.318、0.121;t=0.663、0.919,P>0.05),死亡组患者病情程度较存活组更严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于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1.413、3.052、4.823;χ2=16.659,P<0.05).死亡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TAT、sTM、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9.60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AT、sTM、t-PAI-C与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AT、sTM、t-PAI-C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TAT、血栓调节蛋白、t-PAI-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炎症反应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检测及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文献关键词:
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脓毒症;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一璞
作者机构: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一璞-.外周血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析)[J].黑龙江医学,2022(15):1851-1853
A类:
B类:
血凝,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脓毒症,检测意义,TAT,sTM,PAI,南阳市,重症监护室,ICU,存亡,身体质量指数,染发,患者病情,病情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序贯器官衰竭,SOF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死亡,早期检测,预后分析
AB值:
0.1886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