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四川省红火蚁分布调查及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针对四川省红火蚁的快速扩散开展分布调查,通过四川省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明确其扩散途径.[方法]使用目测踏查法对四川省红火蚁主要发生区域进行疫情调查;应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四川省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攀枝花、西昌、会理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重度,疫情等级达到4级;绵阳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中偏重,疫情等级为3级;广元、泸州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轻度,疫情等级为1级;达州的红火蚁疫情等级为0级;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出60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6.67%~78.33%之间,表现出中度到高度的多态性;表观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均大于0.5,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分化系数平均值达到0.4,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各种群间的基因流在0.5174~2.4562之间,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漂变;攀枝花种群与其它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遗传差异较大.[结论]除攀西地区外,其余地区红火蚁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四川省红火蚁的长距离扩散主要因人为传播导致,需加强对红火蚁疫区的监控与检疫.
文献关键词:
红火蚁;四川省;疫情调查;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添翼;李旭阳;贡常委;汪雨蒙;文耀;朱新成;李彬;王学贵
作者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成都 611130;成都绿金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 6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添翼;李旭阳;贡常委;汪雨蒙;文耀;朱新成;李彬;王学贵-.四川省红火蚁分布调查及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2(06):913-919,941
A类:
B类:
红火蚁,分布调查,地理种群,种群遗传结构,结构研究,快速扩散,散开,遗传结构分析,扩散途径,目测,踏查,疫情调查,微卫星,引物,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攀枝花,西昌,会理,发生程度,绵阳,偏重,广元,泸州,达州,星位,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多态性,杂合度,遗传变异,基因流,花种,遗传距离,最远,遗传差异,攀西地区,区外,余地,已得,长距离,因人,疫区,检疫
AB值:
0.2968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