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主要植物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及其对小麦相关研究的启示
文献摘要:
[目的]了解植物类病斑基因的研究进展和调控模式,为叶部性状遗传改良和抗病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集查阅国内外与类病斑基因相关文献研究动态,对植物类病斑突变体的起源和命名、分类、遗传机制和抗病性进行了总结归纳.[结果]类病斑的产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类病斑的产生类似于过敏反应,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但是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基于主要植物拟南芥、水稻、玉米和大麦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证明类病斑基因在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以拟南芥和水稻为代表的模式作物中已经报道了许多类病斑基因,包括小麦在内的其他作物中类病斑基因的研究较为缓慢.上述主要植物的类病斑研究进展以及测序技术、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将极大促进小麦中类病斑基因的克隆和调控机制的解析.类病斑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文献关键词:
植物;类病斑突变体;抗病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建;李聪;田荣;唐华苹;兰秀锦;姚琦馥
作者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成都 611130;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 铜仁 554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建;李聪;田荣;唐华苹;兰秀锦;姚琦馥-.主要植物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及其对小麦相关研究的启示)[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2(05):633-644
A类:
类病斑突变体
B类:
主要植物,小麦,调控模式,性状遗传,遗传改良,抗病基因,基因挖掘,研究动态,对植,遗传机制,抗病性,植株,过敏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抗病能力,拟南芥,水稻,大麦,生物胁迫,模式作物,分子生物学,转基因技术,调控机制
AB值:
0.3019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