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耕作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形态建成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为探究稻茬小麦高产的耕作方式和适宜播种量.[方法]研究复合耕作(T1)、浅旋机播(T2)以及免耕稻草覆盖(T3)条件下,不同播种量(D1-150 kg/hm2,D2-210 kg/hm2和D3-270 kg/hm2)对川麦104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复合耕作,播种量为27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达7.92 kg/hm2;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有效穗、成穗率、各生育期群体干物质重、抽穗期茎秆节间外径、成熟期株高均表现为:复合耕作>浅旋机播>免耕稻草覆盖;浅旋机播下小麦每穗粒数较复合耕作和免耕稻草覆盖分别高3.61 panicle-1和4.32 panicle-1,能协调小麦有效穗和穗粒数间的关系,增加小麦孕穗后干物质积累比例,且抽穗期小麦旗叶长度和成熟期穗长最高.不同耕作方式下提高小麦播种量均能提高小麦产量、有效穗和各生育期群体干物质,但会降低每穗粒数和孕穗后干物质积累比例.复合耕作在高播种量条件下(270 kg/hm2)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提高株高和穗长,但降低了茎秆节间外径.浅旋机播下,增加播种量后会增加小麦千粒重,但降低抽穗期旗叶长度、成熟期穗长和株高.[结论]稻茬小麦采用复合耕作,播种量为270 kg/hm2时有效穗数、粒容量、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重以及产量最高.
文献关键词:
小麦;稻茬;耕作方式;播种量;产量;形态
作者姓名:
孙加威;李浩;阎洪;何玉亭;王科;张成;李纪堂;杨勋;吴继开
作者机构: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都 610041
引用格式:
[1]孙加威;李浩;阎洪;何玉亭;王科;张成;李纪堂;杨勋;吴继开-.耕作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形态建成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2(01):28-35
A类:
B类:
耕作方式,播种量,稻茬小麦,小麦产量,形态建成,小麦高产,机播,免耕,稻草覆盖,同播,D1,hm2,D2,D3,干物质积累,生育期,抽穗期,茎秆,节间,外径,成熟期,株高,播下,每穗粒数,panicle,数间,孕穗,小麦旗叶,叶长,穗长,高小,加播,后会,千粒重,有效穗数
AB值:
0.2163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