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免疫组化标记物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的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组化标记物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期间聊城市中医医院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共计82份,其中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54份、宫颈腺癌28份,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16情况,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腺癌中免疫组化法阳性检出率.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imentin、ER、P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63%、74.07%、66.67%,较宫颈腺癌(7.14%、14.29%、42.86%)高,CEA、P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27.78%,较宫颈腺癌(89.29%、64.2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6、26.507、4.307、23.146、10.220,P<0.05);Vimentin、ER、PR在Ⅲ期中阳性检出率为100.00%、94.12%、94.12%,均较Ⅰ期(75.00%、50.00%、58.33%)、Ⅱ期(68.00%、72.00%、5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Ⅲ期中阳性检出率为58.82%,较Ⅱ期2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CEA、ER、PR积分均随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Ⅲ期中阳性检出率为100.00%,较Ⅰ期(57.14%)、Ⅱ期(4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P16积分均随宫颈腺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Vimentin、ER、PR阳性检出率较高,CEA、P16阳性检出率较低,可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且可利用其阳性积分水平变化进行上述两种疾病临床分期评估.
文献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
作者姓名:
盛仲楠;袁博;沈俏丽
作者机构:
聊城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山东聊城 25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盛仲楠;袁博;沈俏丽-.免疫组化标记物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的临床意义)[J].系统医学,2022(22):35-39
A类:
B类:
免疫组化标记物,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腺癌,临床诊断价值,聊城市,中医医院,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查组,中波,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16,阳性检出率,中阳,临床分期,分水,水平变化,分期评估
AB值:
0.1347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