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韦伯恩《多么快乐》音高组织研究
文献摘要:
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年)的《多么快乐》(Wie bin ich froh),选自《三首歌曲》(Op.25),创作于1935年,采用的是近现代无调性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法进行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在韦伯恩的这首音乐作品中,运用了后调性音乐理论中的音程关系与十二音体系,其中涉及音程级、音程级向量、有序音级音程等概念,音级集合中的移位、反演、指数等方法以及十二音基本运算的方法进行创作.本文将从节拍节奏、音高材料、音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品构成等方面来分析该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
文献关键词:
后调性音乐理论;音程级向量;十二音体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钦铭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钦铭-.韦伯恩《多么快乐》音高组织研究)[J].戏剧之家,2022(16):58-60
A类:
Webern,froh,后调性音乐理论,十二音体系,音程级向量
B类:
韦伯恩,多么,快乐,音高组织,安东,Anton,Wie,bin,ich,选自,三首,首歌曲,Op,近现代,无调性,表现手法,技法,一首,首声,声乐作品,音乐作品,音级集合,移位,节拍节奏,音高材料,创作思路,创作方法
AB值:
0.2847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