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方音乐史中的多声部音乐概览
文献摘要: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声从无到有经历了对位化多声部与数字低音和声——功能和声——半音化非功能和声的自由运用,这样一个"三部曲".功能和声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共同写作时期"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任务,在古典、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中显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它的风格导向和社会作用绝对不可低估.但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哲学美学认知能力的提升,工业化时期的艺术成果不可能继续成为信息时代的艺术准则,功能和声在引领19世纪音乐创作风格之后,已经不能再继续作为20世纪、21世纪音乐创作的风格导向和理论基础.本文以一系列前调性到调性功能和声阶段的谱例为实证,从西方音乐史观的角度纵览了多声部音乐在自身发展的线性思维历程.
文献关键词:
线性思维;前调性时期;后调性时期;非功能十二音和声
作者姓名:
姚恒璐
作者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恒璐-.西方音乐史中的多声部音乐概览)[J].乐府新声,2022(01):52-67
A类:
前调性时期,非功能十二音和声
B类:
西方音乐史,多声部音乐,概览,音乐发展,历史长河,河中,从无到有,低音,半音化,三部曲,浪漫,乐派,音乐作品,社会作用,低估,美学认知,认知能力,艺术成果,信息时代,音乐创作,创作风格,性功能,音乐史观,纵览,线性思维,后调性时期
AB值:
0.3027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