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 唑仑对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者抗感染效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者抗感染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10μg舒芬太尼+0.1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B组给予10μg舒芬太尼+0.15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C组给予10μg舒芬太尼+0.2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各组均依据实际情况追加甲苯磺酸瑞马唑仑2.5 mg/次,15 min内追加不超过5次.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进肠镜时(T1)、标记肿瘤边缘时(T2)、黏膜下切除肿瘤时(T3)、术毕时(T4)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3组患者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量、用药后至脑电双频指数(BIS)评分≤70分的时间,停药后至麻醉唤醒时间、离室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肝肾功能情况.结果 T0~T4间3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T1~T4间B组和C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0~T4间3组患者的SpO2水平和T1~T4间B组和C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量、用药后至BIS评分≤70分时间、停药后至麻醉唤醒时间、离室时间均少于A组,且B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量、停药后至麻醉唤醒时间、离室时间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血胆红素升高、头晕/头痛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B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血清AST、ALT、ALP、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5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静脉麻醉应用于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诱导速度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降低相关补救治疗率,减少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安全性较佳.
文献关键词:
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肝肾损伤;术后院内感染
作者姓名:
朱伟波;于建民;王建越;付艳红;秦海艳;高娜
作者机构:
滨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引用格式:
[1]朱伟波;于建民;王建越;付艳红;秦海艳;高娜-.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 唑仑对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者抗感染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2):2462-2464,后插1
A类:
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B类:
不同剂量,术者,抗感染效果,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滨州市,舒芬太尼,+0,均依,追加,T0,肠镜,下切,T4,舒张压,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呼吸频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停药后,唤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肝肾功能,先降,SpO2,频率比较,胆红素,头晕,头痛,低血压,心动过缓,清天,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血肌酐,静脉麻醉,麻醉应用,对血流动力学,补救治疗,治疗率,较佳,肝肾损伤,术后院内感染
AB值:
0.1656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