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预防肿瘤患儿PICC异位的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预防婴幼儿肿瘤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置管过程中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以腔内心电图P波波幅增高≥0.5 mV为特征性P波,说明导管尖端到位;P波波幅<0.5 mV为非特征性P波和出现负向波为导管过深,说明导管异位;导管尖端位置位于5~6后肋水平为正常.将心电图定位结果与置管后胸片定位结果比较,计算心电图定位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62例中出现特征性P波56例(90.32%);56例胸片结果显示,导管尖端位置合适33例(位于T5~T6水平,58.93%),导管尖端过深(≥T7水平)22例(39.29%),导管位于非上腔静脉处1例(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1/56,1.79%);未出现特征性P波6例.胸片结果示,导管过深在T8水平1例,过浅在T4水平1例,在非上腔静脉处4例(对侧颈内静脉1例,对侧头臂静脉2例,对侧锁骨下静脉1例).婴幼儿患儿腔内心电图与胸片一致性对比的敏感度98.21%(55/56),特异度83.33%(5/6).P波波幅负向波表现,导管位置合适和过深共56例,其中出现负向波24例,导管位置合适的33例中出现负向波2例;导管过深23例中出现负向波22例.结论 婴幼儿置管辅助腔内心电图定位与成人、新生儿一样可行和准确,其经济、便捷、避免辐射危害更有利于婴幼儿安全置管,可有效避免导管最终的异位.
文献关键词:
婴幼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腔内心电图;胸片;导管尖端定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聪聪;朱玉欣;赵伟娟;贾存秀;陈琳
作者机构: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二病区;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聪聪;朱玉欣;赵伟娟;贾存秀;陈琳-.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预防肿瘤患儿PICC异位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22(14):2150-2153,2157
A类:
B类: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ICC,婴幼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导,导管异位,纳入标准,波波,波幅,mV,特征性,非特,尖端位置,定位结果,胸片,结果比较,T5,T6,T7,非上,上腔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T8,T4,颈内静脉,一致性对比,新生儿,辐射危害,幼儿安全,导管尖端定位
AB值:
0.200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