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指标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体骨折数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多发组(51例)与单发组(41例),另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测量,比较三组患者的L3下终板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椎体横截面积及脂肪变形比例;通过MRI指标观察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椎位置.结果 多发组与单发组患者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分别为(3005.23±759.53)mm2、(237.95±63.31)%与(3269.62±712.93)mm2、(263.72±77.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41.63±617.94)mm2、(294.15±69.04)%,而多发组与单发组患者的脂肪变形比例分别为(10.87±2.14)%、(10.21±1.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组与单发组患者的椎体横截面积分别为(1288.17±293.37)mm2、(1281.58±289.52)mm2,与对照组的(1268.04±298.44)m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新鲜骨折椎体共有115个,其中椎体骨折L1有50个,占比43.48%,L2有27例,占比23.48%,L3有23例,占比20.00%,L4有11个,占比9.57%,L5有4个,占比3.48%;依据骨质疏松脊柱欧洲研究组分型,有13个塌陷压扁型,占比11.30%;48个双凹型,占比41.74%;54个楔形变型,占比46.96%.结论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结果提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与椎旁肌肉的退化有关,椎旁肌肉的退化可能会导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文献关键词: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旁肌肉;磁共振成像;临床意义;致病因素
作者姓名:
李明;刘忍飞
作者机构:
安康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陕西 安康 72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明;刘忍飞-.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2(18):2400-2403
A类:
B类: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患者,椎旁肌肉,指标测量,肌肉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安康市,中心医院,椎体骨折,单发,另选,无骨折,L3,终板,横截面积,腰椎,脂肪变,mm2,新鲜骨折,L1,L2,L4,L5,脊柱,塌陷,压扁,楔形,变型,致病因素
AB值:
0.143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