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国家尺度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自然保护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载体,对保护地生态系统进行实时、高频、多尺度的监测是认知其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基石.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形成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缺少统一的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导致多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成家底不清、动态不明,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并且在国家尺度上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保护成效评估缺乏联网监测数据支撑.因此,亟需构建国家尺度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成和动态监测网络,以及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该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监测的目标和内容,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国家尺度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并在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示范.构建的指标体系针对构成生态系统的6类关键要素(生境要素、生物要素、气象要素、土壤要素、大气和水环境要素、景观要素)制定了30个监测指标,有效应用于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分和结构的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长期、动态化监测,并可为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文献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指标体系;生态系统要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梦;田大栓;王易恒;何奕成;崔清国;李跃林;申小莉;原作强;王扬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辽宁省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梦;田大栓;王易恒;何奕成;崔清国;李跃林;申小莉;原作强;王扬-.国家尺度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22(10):1219-1233
A类:
B类:
国家尺度,自然保护地,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构建与应用,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系统组成,成家,家底,保护成效评估,外现,体系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要素,气象要素,环境要素,景观要素,有效应用,草地,荒漠,生态系统类型,演变特征,行长,动态化,生态系统要素
AB值:
0.1707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