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构建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小鼠模型
文献摘要:
背景:建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模型是探究咬合创伤在牙周炎症中所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但目前仍没有一种建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动物模型的稳定可靠的方法.目的:构建一种高效简便稳定可靠的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动物模型.方法:对BALB/c小鼠通过复合树腊粘接、口腔植入牙龈卟啉单胞菌、复合树脂粘接+口腔植入牙龈卟啉单胞菌构建单纯咬合创伤、单纯牙周炎、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的动物模型.以健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Micro-CT扫描观察小鼠牙槽骨吸收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牙槽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判断是否成功建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咬合创伤组小鼠牙槽骨吸收程度较轻,而单纯牙周炎组和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组小鼠牙槽骨吸收加重,且后者大于前者;②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咬合创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单纯牙周炎组和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1),且后者上调程度大于前者(P<0.01);③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建立了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动物模型.
文献关键词:
咬合创伤;牙周炎;动物模型;骨吸收;炎症反应;牙槽骨;小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沁;王敏
作者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沁;王敏-.构建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小鼠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17):2667-2672
A类:
B类:
牙周炎,咬合创伤,小鼠模型,BALB,粘接,牙龈卟啉单胞菌,复合树脂,Micro,实验动物模型,牙槽骨吸收程度,较轻,相对表达量
AB值:
0.08353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