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空间格局、影响机理与治理路径
文献摘要:
揭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机理对保障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以溧阳市为研究区,实证分析其耕地撂荒的程度、空间格局等特征,并探究其影响机理与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2019年溧阳市耕地撂荒面积1344.48 hm2,撂荒率为3.03%,各村撂荒率介于0.01%~54.26%,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2)溧阳撂荒高密度区主要聚集在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发展水平高和旱地比例高的区域,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3)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失加剧了耕地撂荒程度;而高比例水田、道路密度等基础条件和土地流转、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能有效抑制耕地撂荒.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应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未来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吸引农业资本下乡,创新"旅游业+农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和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农村积极推行耕地流转,并继续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等举措来预防、治理耕地撂荒.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尺度的耕地保护与撂荒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借鉴.
文献关键词:
耕地撂荒治理;空间格局;影响机理;快速城镇化地区;核密度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宪波;高根红;刘琼;陶宇;黄从红;欧维新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京 210095;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宪波;高根红;刘琼;陶宇;黄从红;欧维新-.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空间格局、影响机理与治理路径)[J].农业工程学报,2022(24):218-227
A类:
耕地撂荒治理
B类:
快速城镇化地区,治理路径,空间格局特征,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国家粮食安全,溧阳市,hm2,各村,旱地,带动效应,非农产业,劳动力流失,高比例,水田,道路密度,基础条件,土地流转,保护政策,土地整治工程,资本下乡,产业发展水平,耕地流转,继续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农田管理,小尺度,耕地保护,案例借鉴,核密度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AB值:
0.1820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