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农牧交错带辽河流域2010—2019年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厘清其内部植被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对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虽然一些学者对辽河流域植被变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植被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研究只考虑了单因素对流域内植被变化的影响,而没有充分探讨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植被的复杂影响.该研究基于MOD1S NDVI数据,采用因子回归和因子交互相结合的方法,从区域和整体角度分析了2010—2019年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辽河流域FVC整体呈上升趋势,10年平均FVC值为0.68,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高.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牧区、农区、半牧区.2)自然因素对全流域植被变化的解释力大于人为因素,其中降水的解释力最为显著.同时,植被变化和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步性,此趋势在牧区最为显著.3)多数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呈现出相互促进和非线性增强的特点,不存在完全独立因子.对整个流域影响最大的三组交互作用因素是降水∩温度、降水∩高程、降水∩风速.在牧区和半牧区,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植被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在农区则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了植被变化.4)降水梯度影响了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异质性的解释程度.随着降水的增加,其他环境因子与FVC的拟合效果越来越好.农牧交错带植被空间覆盖异质性显著,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多种因子交互作用,自然因子强于人类活动,降水在全流域及各分区植被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区域植被保护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自然恢复为主,降低人为扰动,辅以合理生态工程建设.
文献关键词:
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驱动机制;辽河流域;农牧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霞;张国壮;陈永昊;陈喆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西安,71004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霞;张国壮;陈永昊;陈喆-.农牧交错带辽河流域2010—2019年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2(22):63-72
A类:
MOD1S
B类:
农牧交错带,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中国北方,生态屏障,植被变化,驱动机理,区域生态,生态建设,护具,战略意义,对植,NDVI,社会经济因素,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FVC,植被覆盖水平,农区,自然因素,全流域,解释力,人为因素,降水变化,同步性,独立因子,作用因素,人类活动,降水梯度,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拟合效果,带植,空间覆盖,自然因子,分类施策,自然恢复,人为扰动,生态工程,时空变化,驱动机制,农牧区
AB值:
0.2857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