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碳转移空间格局及其责任分担
文献摘要:
开展省域尺度粮食贸易碳转移空间格局及其责任分担研究,对于合理划分碳减排责任、探索面向粮食安全的省际协同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截面数据,基于粮食贸易线性规划方法和粮食贸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对省际粮食贸易及其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揭示了其空间转移格局;采用粮食贸易碳排放量责任分担计算方法探讨了各省份粮食贸易碳排放责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省际粮食贸易与粮食贸易碳排放格局中,输出区主要为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地区,输入区主要为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2020年全国粮食贸易总量为1.53亿t,输出区中东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7126.54万t,占贸易总量的46.7%,华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2617.38万t,占贸易总量的17.1%,西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455.51万t,占贸易总量的3.0%,华中地区累计向外输送5069.71万t,占贸易总量的33.2%;2)粮食贸易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北碳南输、中碳西输"的流向格局,粮食贸易碳排放呈现"南-北"大、"东-西"小的流量特征.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甘肃、宁夏、新疆是全国粮食碳排放输出区,南北方向粮食贸易碳排放流量共计9119.82万t,东西方向粮食贸易碳排放流量共计2229.49万t;3)粮食贸易碳排放转移过程中输入区较输出区而言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更大,经济发达省份的责任占比较大,而经济规模较小的省份责任也相对较小.输出区分担碳减排比例平均为29.5%,输入区分担比例平均为70.5%;4)共担原则下输出区中安徽、黑龙江、吉林、江西、内蒙古、山西和新疆的分担比例较低,甘肃、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宁夏的分担比例较高,受帮扶效应影响,经济发达省份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帮扶较多,会承担较多减排责任.总体而言,基于共同责任分担原则,不仅有利于控制输出区、输入区的碳排放,而且对于稳固粮食主产区产量有积极作用,为此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公平合理分配区域间碳减排责任优化策略,以实现农业领域"双碳"战略与粮食安全双赢目标.
文献关键词:
粮食;碳排放;排放控制;碳转移;空间格局;共担责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青林;赵荣钦;罗慧丽;朱瑞明;肖连刚;谢志祥;孙锦
作者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郑州 450046;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封 475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青林;赵荣钦;罗慧丽;朱瑞明;肖连刚;谢志祥;孙锦-.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碳转移空间格局及其责任分担)[J].农业工程学报,2022(16):1-10
A类:
B类:
省际,粮食贸易,碳转移,空间格局,责任分担,省域,碳减排责任,协同碳减排,碳减排策略,略具,线性规划,规划方法,贸易碳排放,碳排放量,放进,空间转移,用粮,碳排放责任,输出区,华中地区,输入区,华南,南和,华东地区,中东,外输,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中碳,流量特征,南北方,碳排放流,东西方,碳排放转移,应承,经济规模,规模较,减排比例,西和,帮扶效应,经济欠发达,欠发达省份,总体而言,共同责任,分担原则,粮食主产区,区产,保障区域,公平合理,合理分配,区域间,责任优化,农业领域,双赢,排放控制,共担责任
AB值:
0.2532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