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消费社会的双重异化及其批判——论鲍德里亚对《布拉格的大学生》双重解读
文献摘要: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附录中对电影《布拉格的大学生》做了两种解读:一种是用传统的异化理论解读,其理论前提是先验主体的同一性,大学生与魔鬼的交易导致他与自身的镜像分离,最后又回归到自身的同一性——这是一个经典的异化故事,体现了传统异化理论的理想主义色彩;另一种是对其做当代异化的解读,取消了与其本质同一的先验主体,取消了与魔鬼协议的神话,终结了人失去其本质的悲剧和通过对抗的方式实现与其本质同一的传统异化模式.在当代异化中,不存在符号结构之外的先验主体,他作为符号系统中的元素直接内在于系统的安排,在其中建构自身及其与他者、社会的关系.鲍德里亚早期这一充满结构主义色彩的观点,毫无疑问受到了索绪尔、巴特、列维-斯特劳斯、福柯等人的影响,但鲍德里亚更为激进和悲观,在他看来,消费社会是更为彻底和全面的异化结构,它无法被超越.
文献关键词:
消费社会;异化;先验;主体符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孔明安;石立元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孔明安;石立元-.消费社会的双重异化及其批判——论鲍德里亚对《布拉格的大学生》双重解读)[J].东岳论丛,2022(04):89-96
A类:
B类: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布拉格,附录,异化理论,理论解读,理论前提,先验,同一性,魔鬼,镜像,归到,理想主义色彩,其本质,神话,悲剧,符号系统,他者,结构主义,毫无疑问,索绪尔,巴特,斯特劳斯,福柯,激进,悲观,看来,主体符号
AB值:
0.325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