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贵州麻黄洞空气CO2与上覆土壤空气CO2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驱动力,在岩溶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岩溶区特有的地上地下二元结构表明,洞穴系统作为地下空间的窗口,对其CO2及 δ13CCO2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贵州绥阳麻黄洞上覆土壤空气CO2、洞穴内部和外部大气参数以及CO2浓度和δ13CCO2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①麻黄洞洞穴空气和上覆土壤空气CO2与δ13CCO2均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表现出雨季CO2浓度高、δ13CCO2偏轻,旱季CO2浓度低、δ13CCO2偏重的特征.②土壤CO2是内源性CO2以及大气CO2经平流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温度、湿度双向调控下土壤微生物作用存在差异进而导致CO2浓度和δ13CCO2存在时空差异,洞穴CO2浓度和 δ13CCO2主要受上覆土壤CO2及其通风效应的影响.③麻黄洞CO2主要来源于上覆土壤CO2以及外部大气,在通风干预下洞穴内部产生稀释效应或者集聚效应.探究土–气CO2和 δ13CCO2变化特征,探明洞穴CO2来源,不仅有利于了解洞穴系统碳循环机制,而且对全球碳循环中"遗漏碳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岩溶洞穴;CO2来源;稳定碳同位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石亮星;周忠发;丁圣君;董慧;范宝祥;安丹;汤云涛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亮星;周忠发;丁圣君;董慧;范宝祥;安丹;汤云涛-.贵州麻黄洞空气CO2与上覆土壤空气CO2相关性研究)[J].地球化学,2022(02):223-232
A类:
麻黄洞
B类:
覆土,岩溶作用,岩溶区,上地,二元结构,洞穴系统,地下空间,13CCO2,绥阳,监测结果,洞洞,时空变化规律,雨季,偏轻,旱季,偏重,内源性,平流,下土,土壤微生物,微生物作用,时空差异,风效应,风干,稀释效应,集聚效应,明洞,循环机制,全球碳循环,环中,遗漏,碳汇,岩溶洞穴,稳定碳同位素
AB值:
0.3073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