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作为"人民文艺"方向标的《清明前后》及其讨论
文献摘要:
1945年,茅盾"硬写"《清明前后》,立足于"应该这样写"的叙事伦理改写工业家林永清的形象,表达了作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新理解."政治不民主,工业就没有出路"这一政论性主题表明:一方面,工业家需要调试新的阶级位置,加入民主政治斗争的历史实践;另一方面,作家也应该在实践人民文艺的过程中重塑其思想立场.以大后方文艺界极力探索人民文艺新方向的历史语境为参照,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明前后》的生成和改写,还有助于厘清该剧获得大后方评论界大加赞誉的深层原因.
文献关键词:
茅盾;《清明前后》;人民文艺;叙事伦理
作者姓名:
邱域埕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引用格式:
[1]邱域埕-.作为"人民文艺"方向标的《清明前后》及其讨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02):74-81
A类:
B类:
人民文艺,方向标,清明,茅盾,叙事伦理,改写,工业家,永清,民族资产阶级,政论,民主政治,政治斗争,历史实践,大后方,文艺界,极力,历史语境,该剧,评论界,大加,赞誉,深层原因
AB值:
0.3958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