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制造地理视角下乡村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实践
文献摘要:
随着西方第三次工艺复兴浪潮的兴起,"制造文化"成为西方地理学者关注的新兴话题,而传统工艺制造的具身和物质层面的生产形式也得到关注.论文以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安顺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技艺为例,基于制造地理的理论视角剖析了布依族蜡染的生产实践.研究发现:蜡染生产是一种具身性、物质性、地方性和关系性的实践.在身体、家庭、工坊、社区和线上等不同空间,手工艺人的身体是蜡染生产实践的主体,通过具身练习提升蜡染技能,并充分发挥能动性对产品进行创新,同时制造实践也引发了手工艺人正面或负面的身体体验;蜡染生产流程具有鲜明的物质性特征,物质的活力和能动性引导着手工艺人进行"人与物质"的合作生产;地方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等地方要素是蜡染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同时蜡染的生产实践又塑造地方的身份和特性;蜡染生产不仅是手工艺人表达自我的创造性实践,同时建构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研究有助于加强对经济生产实践中的文化维度的关注,为文化经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同时通过对手工艺人的身体技能、具身体验等方面的关注,也有助于在非遗保护实践中提供更具关怀性的保障措施.
文献关键词:
制造地理;身体;物质;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乡村
作者姓名:
黄素云;陶伟;蔡浩辉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南宁530001;粤港澳大湾区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631;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埃克塞特EX4 4QJ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素云;陶伟;蔡浩辉-.制造地理视角下乡村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22(11):2108-2122
A类:
制造地理,石头寨
B类:
地理视角,乡村传统工艺,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生产实践,第三次,地理学者,物质层,贵州安顺,布依族,蜡染技艺,具身性,物质性,地方性,关系性,工坊,手工艺人,人的身体,练习,身体体验,生产流程,人与物,合作生产,文化关系,文化维度,文化经济,体技能,具身体验,非遗保护,保护实践
AB值:
0.2655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