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构
文献摘要: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应突破仅从逻辑上考察传统与现代之间内在一致性的抽象继承法之藩篱,补上历史性梳理之方法.这是因为,只有凭借历史性梳理才能真正把握中国哲学逻辑发展的主脉线索,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贯通,使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追求和价值旨归能够在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中得以彰显.在冯友兰研究的基础上,将讨论的重点置于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性梳理方法层面,并试图通过与抽象继承法的比较,彰显出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以期为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文献关键词: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历史性梳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培君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培君-.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2022(03):61-71
A类:
时间场域,抽象继承法
B类:
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方法论,中国哲学,现代化转型,现成,中国历史,当代形态,中国传统哲学,内在一致性,时态,贯通性,传统与现代,藩篱,补上,主脉,内在贯通,内在精神,精神追求,价值旨归,理论形态,冯友兰,梳理方法,方法层,必然性,培育系统
AB值:
0.2053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