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反不正当竞争法架构下的区别性原则
文献摘要:
区别性原则经中国广告法确立,但其竞争法属性突出.区别性原则的基础法律逻辑是承认内容提供者对其所发布内容进行编辑控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此,须在编辑控制与区别性原则之间构建必要的法律联系,基于编辑控制实现编辑处理内容与商业信息的区分.同时,应确认互联网用户 自主发表言论时对编辑控制的分享,使得区别性原则可以适用于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与互联网用户在内的所有编辑控制主体发布的信息,以实现虚假信息的有效规制.应当借鉴区别性原则的二元规制模式,突破广告法的局限,进一步确立编辑控制对包括广告及商业宣传在内的所有商业信息的识别功能,完善一般性的商业信息识别和标示制度,最终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实现区别性原则的系统制度构建.
文献关键词:
编辑控制;区别性原则;商业信息;编辑处理内容;虚假信息
中图分类号:
[1]
政治、法律(D)
/
法律(D9)
/
中国法律(D92)
/
类目复分(D922.1/.6)
/
财政法(D922.2)
/
经济法(D922.29)
/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D922.294)
作者姓名:
吴峻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峻-.反不正当竞争法架构下的区别性原则)[J].法学研究,2022(02):173-190
A类:
区别性原则,编辑处理内容
B类: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广告,广告法,法属性,法律逻辑,承认,编辑控制,在编,商业信息,互联网用户,言论,互联网信息,信息服务,服务提供者,虚假信息,元规制,规制模式,识别功能,一般性,信息识别,标示,统制,制度构建
AB值:
0.2110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